這些汽車工況測試的冷知識你知道嗎?
我相信絕大部分人買車都很關注油耗,土豪除外。工況通常,測試新車的知識知道玻璃上會貼一張**的“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”,上面寫著XX L/100km的汽車油耗,這就是工況工信部油耗,你在網上也能查到。測試
許多人在購車前就對比不同車的知識知道油耗值,希望自己用最經濟實惠的汽車錢買到一輛最好用又很省油的車。
其實很多消費者都清楚,工況無論怎么開,測試都很難達到官方的知識知道油耗值。漸漸的汽車,這種數字給人帶來的工況參考價值就變少,而相關部門也因此失去一定公信力,測試造成這種結果主要歸咎于“錯誤”的工況測試方法。
在中國如何做汽車工況測試?
在中國,廠家測試傳統燃油車的排放水準和續航里程,主要將車輛開上測試機,模擬真實情況對各個速度的數據取樣。但問題是,對真實工況的模擬太簡單了,他們可以關掉空調和電子設備,甚至可以增加胎壓以降低滾阻,以此達到理想的油耗測試數值。
但現實中是絕不可能這么理想的,會有各種路段的摩擦力、風阻、堵車的工況等,這些是測試機上難以模擬的,所以這些數值對消費者來說意義不大。
而中國采用的這種模擬測試方法,就是NEDC標準,全稱叫做“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”翻譯成中文就是“新歐洲駕駛周期”。
雖然帶著“New”,實際上一點都不新,這個標準在1980年就出臺了。當時主要用來測試歐洲車,但今天連歐洲人都不用這套方法了,改成WLTP。
NEDC主要從低速、中速、高速采樣,外部環境條件很少,風阻就用鼓風機模擬。這樣有幾個很明顯的問題,首先是勻速車況占比較多,規律性強,車輛長時間平穩行駛的狀態與實際情況出入較大。
在歐洲,這種行駛方式是常見的,但中國的工況要遠復雜得多。另外,NEDC的測試時間比較短,測試里程也不夠長,還沒考慮環境、溫度對車輛運行狀態的影響。
并且,NEDC出來的時候,電動汽車熱潮還沒來,所以對電動汽車的續航測試也很“理想”,跟實際行駛有較大差距。有些“經驗豐富”的老司機就說了,你要買電動汽車,就在它NEDC續航基礎上乘以0.7或0.75,就差不多等于實際續航了。
所以,中國急需使用更科學、合理的測試方法,但因為中國汽車起步比較晚,所以在制定這方面的標準還要參考老牌汽車工業發達國家。目前,除了NEDC,國際上主要還流行WLTP、EPA、JC08的標準。
它覆蓋的平均時速和速度變量比NEDC多得多,尤其在高速的測試時長上,我們可以看下圖就能比較出來。所以,WLTP采樣的數據更精準,更接近人們日常開車的水平。大約從2017年后,歐洲就改用WLTP了。
而EPA的全稱是“U.S.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”(美國環境保護署),是目前公認最嚴格、最精準的測試方法。它分別在城市路況、高速路況及混合路況都做了實際的測試,覆蓋低中高的速度,并把其他環境變量考慮進去,但這樣做投入的成本比較高。
JC08則是日本本土采用的測試方式,更偏向頻繁踩油門、等紅綠燈、緊急制動和郊區隨時路段的工況。其實它也接近中國很多地區的駕駛方式,按理說也會比WLTP的數據更接近。但可惜,JC08沒成為全球主流的測試標準。
中國自己的測試方法
CATC的全稱是 “China Automotive Testing Cycle”(中國汽車測試循環),它借鑒了NEDC、EPA等發達國家的測試標準,但數據采集更細分化,而不像NEDC那么“偷懶”。
據悉,為制定《中國汽車行駛工況》,項目組采集了大量數據。其中,第1部分(輕型汽車)的制定過程中,在41個代表性城市建立了包含3832輛車的采集車隊。
覆蓋傳統乘用車、輕型商用車和新能源汽車,收集了約3278萬公里的車輛運動特征、動力特征和環境特征數據;數據采集區域覆蓋全國主要地區,除了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等一二線城市外,對三四線城市也有很好的覆蓋;
采集道路覆蓋市區、郊區、主干路、支路、快速路、次干路和高速等,采集時間覆蓋春夏秋冬四季的工作日、節假日、高峰時段和平峰時段。
在第2部分(重型商用車輛)的制定過程中,在41個城市建立了超過1200輛車的重型商用車采集車隊,收集了約2100萬公里的相關數據。可以說,采集車隊覆蓋了我國主要城市和地區,覆蓋了不同的道路類型和行駛條件,采集的車輛覆蓋了各種類型。
因此,CATC對不同的車型(輕型車、重型車、私家車、公務車、出租車等)做了不同速度、路段路況的測試,并收集了全國數十個城市幾十萬條道路的GIS交通低頻動態大數據,還和百度、高德、滴滴做數據對比,最終出來的結果,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,能耗值都更有參考價值。
總之,CATC不僅反映各類不同車的工況,還研究發動機、電池、電機的工況等,采樣更多有用、覆蓋面更大的數字,這些工況標準體系的建立填補了我國自主制定汽車工況體系的空白。以后,我們老百姓買車,看到的官方能耗值就不像現在有那么大的“水分”了。